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重建观音寺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九、《叠山集》卷一四
寻声救苦,是名观音;
与佛有缘,乐我净境。
野火烧虚空而不尽,法灯历今古以长明
岁星已周,天道必复。
宰官长者宁忘补陀现身,大臣檀那还记灵山旧话。
诸天助力,不日成功。
紫竹林中,散光风于三界;
绿杨枝上,洒甘露于八荒。
使众生识大慈悲,此善果胜诸福德。
宝珠璎珞,岂无普门品之仁贤;
楼阁玲珑,尽见《华严经》之富贵。
大椿图为郭明龙太史 明 · 王弘诲
沧桑衍麻姑,蓬莱深浅犹难图。
蟠桃王母,穹昊微茫岂易睹。
大椿尝闻纪漆园,春秋万有六千年。
一从此树名上古,至今画谱纷流传。
风流太史郭林宗,入门下马气如虹
手携此图邀赋咏,顾言献寿□阿翁。
阿翁种德如种树,百年便作万年计。
□□□□雪霜姿,轮菌夙称庙廊器。
昔时朱轓骖□□,□□曾洒随车雨
茇树今留蔽芾阴,栽□□□□阳里。
迩来解组还山中,武昌云树交蒙茸。
舒散形骇长自适,魏瓠齐栎将无同
独含太液灌灵根,芝英兰蕊交暄妍。
迈种发祥徵太史,秀色高标振木天
问翁行年踰稀古,渥丹为颜雪垂耳。
辟谷多应授赤松,出关傥许随仙李。
伫看丹诏下蒿莱,扶桑晓日相昭回。
柳径总称鸾凤树,桃源都拟栋梁材。
我披大椿图,试赋大椿篇。
繄翁人中树兮何嶙峋,吾不知其深培厚植几秋春。
祇今凝承雨露,披拂云烟,行当芘广野而凌苍旻。
觉海菩提成善果牛山大木长心田,彼椿之大何加焉。
君不见南山桥,北山梓,俯仰垂休自今古。
又不见燕山,惬山,流芳奕代何悠哉。
世间不朽终何物,惟有荣名万载难湮没。
试看古来树德人,岂与寻常卉木论岁月。
君家大椿之树亦如此,蒙庄所称似未喻其旨。
乔木何如有世臣,太史勖之而已矣。
其二 宋 · 僧某
 押职韵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俱不识宋善果《开福道宁禅师语录》卷下)
庆林寺陈氏舍田记 宋 · 李春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三、《东莞遗民录》卷二、广东文徵
庆林寺为祝圣道场所,比邱大众结香火缘,阇梨钟响,摄衣升堂坐,吃常住饭,净洗钵盂,果腹而去。
几劫修来,受兹供养。
我佛弟子能三篾绕肚,空心坐佛否?
诸佛禅通,能以虚空中推转食轮,化大地作香积厨否?
世尊尚尔乞食,何况汝等比邱僧。
夏禁足,独口不可禁,街坊持钵,绕城市化斋粮,作诸佛供。
饥来吃饭,不免口腹累人,非藉十万檀越发大愿力,这一粒米甚处得来?
靖康埸李公元亨,故昭州恭城县孙也,尝发大悲心,捐己田百亩馀入寺供僧。
陈大孺即李公再世孙妇也,积善好施,未瞑目前,嘱其子割先畴以附益之,志未竟,不幸而殁。
厥子罗州李君彦忠遂拨舍田五十亩归之寺,以成母志。
一门三世,齐发肯心,同栽善果
如是布施,宜受如是果报。
万口赞叹,诸佛护念,子子孙孙福德无量。
或曰:众生以有欲故贪,贪故吝,惟西之法以三途六道欺庸吓愚,故贪者畏怖,吝者喜舍。
予答之曰:世尊有言:满世界七宝布施,是为福德,非福德,惟佛非诳,俗迷人自不见如来耳。
李君奉母命增种福田,盖自孝念中来,亦岂受诳诱求利益者?
然施心不可无,亦不可有。
无则贪着,有则住相,佛法所谓不住相布施,利益一切众生,功德不可思议。
如是我闻,悟向上义,为丛林大众下一转语,回施罗州居士
居士合掌点头曰:善哉,善哉!
请书之以劝来者。
狱瘟道场疏 宋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三、《太仓稊米集》卷六三
右伏以性无不善,实自丽于宪章;
讼必有伤,复寖撄于沴疫。
念鞭笞之惨楚,悼疾病之沉冥。
惟我无上尊,能破大地狱。
仰凭愿力,为拯危涂。
六气既调,易呻吟为欢喜;
五刑不用,化囹圄为空虚。
普济群生,同成善果
华亭白莲寺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北涧集》卷二
熙宁元年岁荐饥,沟洫间老羸枕藉。
邦人吴世荣景德寺僧宗喜收歛而火于此,盖不知其几也。
法林嗣兴,律部谨严,道俗向化,土木金碧,咸极其巧。
藏以庋经,堂以容众,憧憧水云,挂钵息肩。
大殿鼎新,则思度受其成;
幻佛与天,则思坦悉其力。
阅二十一寒暑,得今额。
度既老,谓戒空曰:「力不逮志,日暮途远,然则奈何」?
空愤悱而作曰:「将九仞者亏一篑,繄我父祖创业未既,了此绪役,非我而谁」。
乃益自奋厉,撙节于寒苦寂寥中,不疾不徐,爰度爰诹。
化爽垲于重渊,封沮洳为茂林,向背衡直,各得其所。
俾于农隙报功植福,物不疵疠,民胥适悦。
历年四十,策勋于戒空之手,则又属诸妙惠增其所未至。
惠遍求纪述,莫予为宜。
予谓惠曰:「若知夫是刹之成,资喜与空,久而弥芳者乎?
异乎吾所闻于今之货殖,于营缮而务速以骇愚惊俗者远矣。
苟利其速,必不以诚格人,而以傀劫也。
至于然顶然臂,鍊指沥血,凡所以鼓吹闾阎,倾动观听者,鲜不勇为。
治其荒唐谬悠之言,聋瞽匹夫匹妇而敚其心,使妄冀夫所不当得,皇皇规毛发之利,汲汲济其所欲施。
如绐渔者,亟纵亟钓,而求好生不杀之益。
小不如意,则吁天疾呼曰:『施果不足恃,而善果不足为』。
不几于龙断与?
盍亦观夫古之建幢树刹,过千百年,更废迭兴,苟冒其地,辄愆于厥躬,以逮其后人,吾不知胡为乎而然耶?
揆以吾法,则必以为诞哤,落落不偶俗。
故吾罕言,以俟忘言者」。
辞曰:
淀湖北邻,机山以西。
喜来相攸,开此招提。
乃振沟洫,燎骼燔胾。
不知几何,动以万计。
一再有传,至于法林。
林学南山,右规左箴。
像设有严,以相钟鼓。
建大宝轮,以授思度
度拜稽首,谓坦与空。
权舆非难,难惟厥终。
继自乃今,罔敢或坠。
念兹在兹,事乃克济。
我观白莲,澄净不垢。
名是兰若,亦曰弗苟。
咨尔来学,当如是观。
毋求安心,求心所安。
记佛语109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三、《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六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佛告阿难,使汝流转心目之罪人,能降伏此两物,即去道不远矣。
心既降伏,目亦自定,不须双言,但此两物常相表里。
故佛云尔也。
佛云:三千大千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
而况我在此空华起灭之中,寄此须臾贵贱、寿夭、贤愚、得丧,所计几何,惟有勤修善果以升辅神明,照遣虚妄,以识知本性,差为著身要事也。
大宋赵州高邑县乾明院建塔记 北宋 · 赵复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三
西方之圣人其名曰佛,肇自东汉,来于东土,以空寂之教救渡众生,演六根五蕴之修持,三涂六道之罪业,而又说兜率陀天之快乐,地狱饿鬼之苦恼。
人之情喜其快乐,而恶其苦恼,自王公至于士庶,依向以来其福者多矣。
故天下郡县名山峻岳,以及乡党与夫幽闲僻远之地,皆立祠以崇奉之,西方谓之祗园,东土谓之寺与院。
其寺竭金币之资,极土木之工,建大殿广厦,重楼高阁,虹梁虬柱,雕甍刻桷,涂以丹雘,饰以朱漆,金碧相照,以安其像,又有塔以葬其佛之舍利,或以山林之木,或以甄陶之砖,尚以崇高,施其工巧。
观天下百神之祠,惟此释门最为盛矣。
高邑县城之西南隅,其寺曰乾明院,建于前代,殿宇壮丽。
僧堂之南亦有小塔,历年浸久,颓坏圮毁。
院僧怀恭特发洪愿,揆日测景,重建于坤位,不惮烦劳,冒寒燠,冲风埃,遍化于远近檀越。
盖至诚幽则感于神,显则动于人。
施财者如云而集,若子而来。
始立宏基,渐营宝级。
建中靖国元年夏六月兴工,至政和三年秋八月,凡十三年方成就。
虽由人力,几若神为。
岂非专心致志,积日累功乎?
高二十馀寻,分为十层七檐,当中花座,用砖六十万,周回道舍,珉柱良材,规模轮奂,费钱二万馀缗。
观其下蟠厚土,上插云霄,拨雾拂云,飞鸾翔鹤,壁红曜日,瓦碧浮烟。
天晴而瑞气氤氲,用严金刹;
风动而铎声清越,益壮莲宫。
时或晓日初升,朝霞未散,相轮之上,髣髣髴髴,似有佛光之见。
耸居民之瞻仰,增过客之推移。
斯一邑之胜事,结无量之缘而垂不朽之迹者也。
先是,前后二殿经久甚敝,恭师重构后殿,再饰金容,仍置□帐,写十方佛于四壁,翻𠩅前殿,以石甃基,亦加装彩,二殿各增龟头。
师作功德之缘,固无□□□侣怀玉、怀宝二人协力以助之。
恭师俗姓程,世为农业,既落发,禀性淳谨俭约,不事浮华,轻财利,好施舍。
河朔之僧,以戒腊高者推为长老
师享其称呼已踰十数年,乡中老幼咸敬之。
怀玉者俗姓田朝奉郎之孙,为人高洁亮直,无虚语,不妄动,□饰善行。
授紫袍之赐,师号兴教□院□数年,众所钦服。
喜诗书,待儒士,当涂名公多见奖美。
怀宝者俗姓齐县令之孙,尚淳俭,无虚伪,动作有节,取与以义。
三人成此功德,□□□□而登彼岸者也。
县令男周硕,县中富家。
其妻路氏夜梦泗州大圣菩萨,舍财募工镂像,安置于塔中,永为供养。
路氏享年九十六而终,此□福之应也。
噫!
岁月更迁,电露倏忽,日霜堪叹,风浪增悲。
世人之觉悟者少,奔竞名利,或相挤毁,急急于红尘白日之间,终无已时。
宜知夫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积善于生前,获于身后。
如能立身,外则知君臣之分以尽其忠;
与朋友以其信;
内则知父子之亲以尽其孝,事兄以其悌。
□于如来则加敬礼而崇奉之,善莫大矣。
恭维圣上尧聪舜明,□承先烈,百度具举,庶政修明。
□□垂拱而监太清,恫达性宗,留圣意于释教,□诏天□立天宁万寿禅寺,上以延拱宝祚,下以康济生民。
今此一塔之成,仰祝皇帝万年之寿,帝业之固等于山河,无疆之休同于日月。
恭师请记于余,辞不获已,勉成以文。
且书其兴为,后之览者幸无诮焉。
政和五年二月初一日记。
将仕郎赵州高邑县尉、专切管勾教阅保甲康经天,将仕郎、权赵州高邑主簿、专切管勾学事、教阅保甲张汝为,承信郎、监赵州高邑茶叶酒税务、权主簿王□作,通仕郎赵州高邑县丞、专切管勾学事、教阅保甲赵□沃,通仕郎赵州高邑县令、专切管勾学事教阅保甲、管勾劝农公事朱赞卿民国高邑县志》卷九,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以上刘文刚校点)
题下原注:「赵州教授赵复圭撰」。题后原署:「从事郎、新就移滨州招安县、专切管勾学事、教阅保甲、管勾劝农公事田仲渊书并题额。」
圜鉴塔铭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五、《增修云林寺志》卷五、《阿育王山志》卷一一
法不孤起,道不虚行。
续佛慧命,必有其人。
其人谓谁,佛照禅师是已。
师讳德光姓彭氏临江军新喻县人
曾祖崇善,祖尧训,父术,皆乐施,喜释氏,尝籍乡里贫户,计口给钱。
宣和辛丑岁,母袁氏梦异僧入室,有孕生师,骨相奇异,伏犀贯脑。
袁州平山妙应大师伯华者,善相,谓此子他时空门梁栋也。
初入小学,读书十行俱下。
父母继亡,依伯父循以居。
一日,延僧追修,师视佛书若素习然。
绍兴辛酉大慧禅师宗杲南迁过邑,师年二十一,望见曰:「此古佛也,吾安得事之」?
自是有意出家。
后二年,入光化禅院,受业于足庵普吉,研究宗旨,日以精进。
吉还闽,从月庵善果于东禅,服勤三年。
是时,妙湛、佛心、圆觉、乾元、越山诸禅刹名僧相望,师一一咨叩。
江西百丈道震严冷,宝峰择明峭拔,俱入其室。
一日,见饶州天台应庵昙华《送化主颂》,叹曰:「此真临济种草」。
亟往依之。
虽箭锋相直,然碍膺未决。
复从果老沩山
入寂,还江西,谒典牛天游于云岩,见万庵道颜于圆通。
昙华庐山之东林,婺之双林,师皆从之。
丙子岁,闻大慧四明阿育王山,喜曰:「缘法在兹矣」!
已而大彻,慧示以赞,略曰:「有德必有光,其无间隔。
名实要相称,非青黄赤白」。
慧归径山明月堂,师奉事益虔。
遇其说法,坐下争执笔抄录,师一历耳根,终身不忘,有问辄举,其慧解盖天资也。
慧入塔,分坐仰山
乾道丁亥,台守李侍郎浩延住鸿福。
阅五年,徙光孝,郡城大火,寺亦焚荡。
师念灾馀财施必艰,航海过泉州,人竞喜舍,厚载而归,殿宇一新。
自号拙庵,曰:「吾平生多得拙力」。
孝宗皇帝雅闻其名,淳熙三年春,诏开堂灵隐寺,遣中使赐香。
是冬召入观堂,留五昼夜,数问佛法大旨。
师敷奏直截,上大悦,赐福照禅师之号,赠以御颂。
明年再对,进《宗门直指》。
都下劳应接,丐闲山林。
七年夏,上用仁宗大觉禅师怀琏故事,亦以育王处之。
逮移御重华,趣令入觐,漏下十刻乃退。
绍熙四年,改住径山,师力辞。
孝宗曰:「欲时相见耳」。
庆元元年,许还育王,归老东庵,尽鬻锡赉物,直数万缗,置田,岁增谷五千斛,助常住费。
详见陆待制《游记》中。
师尝曰:「佛经有《大报恩》七篇,谓释子尝由孝以极其业」。
乃即水陆堂东偏设位,岁时祀其祖祢云。
嘉泰三年仲春,忽语云:「吾将行矣」。
三月十七日,手写遗表及贻书常所厚者。
二十日晨兴,集众叙别,歛衣收足,说偈而逝。
三日入龛,容貌如生。
造塔全身于东庵之后,请谥于朝,敕特赐普慧宗觉大禅师,塔名圜鉴。
僧腊六十夏。
嗣法者遍满四方,得度者一百二十馀人,名公贵卿多从师,海东国人往往望风归敬。
六十岁,自汴京育王,寿八十三,师始终适同,兹其异也。
八月侍者正玸持遗书来,谓「先师与公幸接乡邻,同受阜陵异知」,以塔铭见属。
其行实则同里兵部章侍郎颖为之。
予闻时节因缘,铁啐啄,从上诸圣不能强为,喻筏刻剑,徒增我慢。
又况对御法语世已流布,得道源流、接物机要丛林门弟各存语录,姑叙住世大略如此。
铭曰:
我闻万生,各具天性。
人有未见,见或未尽。
伟哉光公,宿习戒定。
顿入悟门,遂传心印。
福慧两足,行解兼进。
巍巍孝宗,见圣由圣。
与师晤言,谓发深省。
晚归东庵,不倦接引。
八十三年,报缘已竟。
勿云镜明,昔现今隐。
一物本无,何用照映。
云谷虚,有叩谁
十方皆空,何论销殒?
摘叶拈花,系风捕影。
持问塔中,解颜微哂。
按:《平园续稿》卷四○。又见《佛法金汤篇》(续藏经第二编第二一套第五册)。
提举子爵赵君墓铭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五
大宋中大夫提举子爵府君不侉卒于吉阳私第之正寝,庚申葬于吉之正觉寺果山之阳,坐壬亥,向丙巳。
夫人陇西李氏,先十二年岁在辛未卒,至是起葬南一里。
孝子容州北流令善絉、惠州军事推官善䋖、隆兴府善绩、南安府大庾县善继号泣请铭。
乡皆言大夫善人长者。
余与君外舅故相文定公纲有同朝之雅,义不可辞。
汴人字谦冲,故赠光禄大夫、南康侯宗仁之曾孙,安化军节度使高密郡公仲棱之孙,武翼大夫常州兵马钤辖士忤之子。
四岁丧母徐恭人,九岁而常州府卒。
建炎二年,以非祖宗袒免授忠翊郎,扈从而南,知饶州永平监、吉泰和令,两监潭州南岳庙
入觐,为宗正寺判官
秩满,除知永,辞,改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赐紫金鱼袋,阶升武经大夫,勋为武骑尉,爵为吉水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实封三百户,因家焉。
君宦辙所向皆有廉名,居家尤尽孝约。
从父士傧卒高州,君解官造瘴乡,奉五丧以归,又择师若友教其子如己子,今皆由科第至达官。
闾里疫疠,人莫敢近,每倾身济之,终始无倦。
其疾也,善絉、善䋖自广递驿而归省。
病革,勉以孝友忠勤,神色不变,享年六十二。
天子为之罢朝,哭于庙,赠中大夫,而其词赙锡有加。
五子,其一蚤世。
四女:适衡州判官黄嗣篯、抚州崇仁簿李绛,次许牛哲,一尚幼。
孙男长曰汝攒,举进士,馀未名。
孙女二:长适太学上舍黄恺,次幼。
铭曰:
珊瑚玉树,公侯诸孙。
不矜不挟,淑尔后昆。
文江之南,善果之阡。
龙虎盘踞,亿万斯年。
按:光绪《吉水县志》卷五八,光绪元年刻本。
代余帅天宁节功德疏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帝乙生商,实启兴王之运;
洛书命禹,式昭治世之祥。
弥月载临,舆情交庆。
伏惟皇帝陛下聪明睿智,笃实辉光。
绍累叶之宏规,超百王之盛烈。
仁沾恩洽,俗易风移。
阴阳调而群生和,天地顺而嘉应降。
爰属猗兰之会,敢倾向日之诚。
阅宝藏之秘文,修祗园之妙供。
席兹善果,仰集胜因。
伏愿展无穷之勋,建不拔之策。
接千岁之统,方隆过历之期;
拥三灵之休,益享后天之算。
流虹绕电,实开受命之祥;
膺箓受图,方启至宁之运。
邦家永赖,夷夏交欢。
恭惟皇帝陛下盛德难名,丰功莫拟。
润饰祖宗之业,粲同虞夏之风。
务教化而省禁防,崇宽大而长和睦。
颂声并作,协气横流。
肆临震夙之辰,宜集骈蕃之祉。
虽天地之大,固无俟于祷祈;
而葵藿之微,自不忘于倾慕。
悉延清众,广设珍羞,庶仗法缘,益成善果
伏愿建久安之势,丰茂世之规。
雷动风行,莫测神功之大;
天长地久,永膺寿考之宁。
代男正追荐母青词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西山文集》卷四九
母子恩深,劬劳莫报,死生路隔,哀慕难穷。
敢竭至情,僣干洪造。
伏念臣母杨氏,顷缘婴疾,遽致没身,享年仅及于三旬,抱恨遂成于千古。
灵魂炯炯,固自不亡,长路茫茫,果将焉往?
惟清梦或窥其彷佛,而私心恐堕于幽沉。
痛念平生,实钟善性,救人之急则虽倾橐以弗辞,遇姑之疾则不解衣而亲侍。
精勤以翻内典,齐洁以奉高真,盖出至诚,匪由外饰。
惟天地以好生育物为德,惟圣贤有赦过宥罪之言,是用敬摅危迫之衷,冀动高明之鉴,俾臣母杨氏早凭善果,获遂超升。
顾虽驹犊之至愚,永佩乾坤之大赐。
跋般若心经后绍兴十六年四月1146年4月 宋 · 苏籀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双溪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佛告舍利佛般若第一义谛,无心而成正觉。
初祖国师颂释,益晓然,即群迷为圣智,照大闇为光明。
众生勤念本源自性,由此致悟。
颍川元辅意珠融通,斋心所书,虔奉《般若》,志愿笃矣。
以梵夹示余,欲彼此同證善果,不容无言。
绍兴丙寅岁首夏中休日,眉山苏籀题。
劝农文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七、《演山集》卷三五
政和三年,予被天子之命来守兹土,职在劝农,视事乎后四月,未之及也。
今兹歛晚种,适丁是时,出见吾农于郊,环立而语之曰:夫天有时,物资之以生;
地有利,人资之以养。
必俟吾农出力,深耕易耨,均秧散谷,然后天不爱其时,而雷为之震动,雨为之滋养;
地不爱其利,有实其积,可以贻子孙,有飶其香,可以畀祖妣。
然而苟非吾农之效其力,天时亦莫能发用,地利亦莫能致养。
夫农之为功,如是之大也,汝等其勉之!
乐生于忧,逸本于勤。
土神有灵,祈报不可废礼;
田主有恩,取与不可忘义。
一时能勤,乃得一岁之逸;
善果修,遂享终身之报。
自今而后,宜佩吾言,以计汝生不忘也。
代贺李公择户部尚书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九、《龙云集》卷一三
右,某伏审擢能天陛,峻秩民曹,宣力帝念于股肱,赋命国资于喉舌。
在周则兼司会之职而视察,于唐则常伯之联而荐扬。
橐绚紫荷,次邻台象;
骈来异数,大惬舆情。
伏惟某官惟岳储灵,自天播粹,诸公无以右者,天子居然器之。
轩昂白笔之孤标,腾踔凹螭之稳步。
属者骤膺宸奖,进督邦成。
赐衣虽识于元纮,升殿共荣于善果
生齿以上皆书版,于是亦足有为;
富贵于我如浮云,惟公可以无愧。
若某者,㗦嘈短韵,朴樕下才,误蒙半面之知,猥当一道之寄。
贺雀适欣于成厦,疲马徒剧于恋轩。
庆抃交深,悃悰曷既。
赵谦仲妻李氏墓志铭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六、《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五
汉王四世孙赵不侉谦仲之配曰李氏,远祖本姓徐氏名绩者,佐唐勋高,赐姓李,而附属籍焉。
世居东平
迪功郎讳华宗,代以文显。
夫人幼颖悟,父为择佳对,年十八归谦仲
既馈,亲戚无一退言。
谦仲力职,累迁至忠翊郎、监潭州南狱庙,翳夫人相之。
谦仲或觞客,夫人手庖馈果菹无难色。
喜赒施。
尤务教子,褚无长赀,至典衣市书,每以汉唐宗室儒术相业为训,又勉其夫延子师必严。
故其子皆知嗜学,又累赴国子选,人谓庶几孟母之教。
一日忽语其夫:「君好善,后必有显者,恨不偕老,今永诀矣」。
索汤沐,整冠而瞑,实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也。
享年五十有一。
生男四人,善𫹎、善律、善缉、善继。
女四人,在室。
孙女四人,尚幼。
夫人耽佛书,日孜孜然。
既属纩,有光烛室,咸以为异。
谦仲其年十有二月二十有二日葬于所寓吉水折桂乡善果之原,命其子善律以犹子善教状请铭于某。
善律扶服以请,哀甚,且某忝有瓜葛,义不得辞,遂叙而铭之。
善律盖累选国子者。
铭曰:
惟孝与顺,事亲从夫。
惟礼与义,劬躬隆儒。
爱子教之,母德则馀。
伐石以锓,阃彝是书。
性论(上)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三、《范香溪文集》卷二、《焦氏笔乘》续集卷四、《金华文统》卷二、《金华文徵》卷七
天降衷曰命,人受之曰性,性所存曰心。
惟心无外,有外非心;
惟性无伪,有伪非性。
伪而有外者,曰意。
意,人之私也,性,天之公也。
心,主之也;
意,迷之也。
迷而不复者为愚,知而不迷者为知,不迷而止焉者为仁。
仁即心,心即性,性即命,岂有二哉?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
能尽其心,则意亡矣;
意亡,则寂然不动者见焉,是之谓性。
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静所以强名夫寂然不动者也。
然而又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故必于寂然之中,有不可以动静名者焉,然后为性。
孟子所谓「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亡,勿助长」者,盖求知性之道也。
或曰:「孟轲知性,以性为善,善果性耶?
后世以与荀、扬同论,于不能无讥,善果非性耶」?
曰:学者之患,在不求其是,而为众说之惑。
苟舍众说而自求其是,则是得而众说之然否昭昭矣。
且夫性不可言,而可言者曰静。
子姑从其静者而观之,将以为善乎?
将以为恶乎?
必曰善可也。
然则善虽不足以尽性,而性固可以善名之也。
荀卿者,从性之伪而指以为性,故曰人之性恶,性岂本恶也哉?
且以古人之不善者,无踰桀纣
桀纣诚恶矣,龙逢、比干言其不善,则讳而怒之,是知不善之可耻者,固自善也,性岂本恶也哉?
扬雄者求性之所谓而不得,则强为之说,曰:「人之性也,善恶混」。
不明言性之善果不善,而以为善恶混,是意之云耳。
意之而为不明之论,庶几后世以我为知性之深也。
岂真知性哉?
且水之源无不清,性之本无不善,谓水之源清浊混,是未尝穷源者也;
谓性之本善恶混,是未尝知本者也,故曰意之云耳。
或曰:「子以善为不足以尽性,岂性与善异耶」?
曰:善,性之用也,夫岂有二哉?
孟子知性,故不动心,又以性之用教人,故道性善。
《易·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善继乎道,则非道也;
性成乎道,则与道一矣。
然则善不足以尽性明矣。
孟子亦岂以善为足以尽性哉?
其言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辉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使孟子以善为足以尽性,则一言而足矣,岂复以信与美与大与圣与神为言乎?
故曰:孟子道性善,以性之用教人也。
能仁院赈济疏 南宋 · 程迥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四、《救荒活民书》卷三
伏以释迦如来以无碍神通,放大光明,照见一切众生受诸苦恼,乃发大慈悲愿力,救度无量众生,凡有饥渴,皆得饱满。
我释氏子躬受佛教,成就志愿,亦复如是。
恭惟知县某公、知丞某公、仙尉某公皆宿植善根,与我士民有大因缘,故受天子命,来为民主宰。
今岁在庚子,水旱饥馑,委乡官抄劄鳏寡孤独、跛眇废疾不能自存之人,计一千五百九十九也。
虽屡申上司,乞发下义仓米赈济,然使府所临一郡八县,监司所统一路百城,虽许量拨,至今未下。
度其米斛,不足沾济。
今用米一升,可活一人一日之命,积之百五十日,则麦熟可自活。
是用米石五官斗,可活一人之命。
今我大檀越诸公能倾囷倒廪,救活一人二人三人以至十人百人之命,获福无量,皆与佛等。
下至贫庶之家老,节衣食以救饥困,以至童男女能辍饼果之资以为布施,一钱已上,皆获善果
今敬对三宝前焚香礼拜,发此大愿,天地鬼神实临之。
凡我施主,官员则愿加秩进禄,三锡九迁;
儒士则聪明颖开,早掇科第;
民庶公吏则家道昌盛,子孙荣显,所求称意。
逢遇吉庆,至于僧道童行,皆于道法早得超度。
昔童子聚沙以戏,见佛施佛,佛为授记,为转轮如来四之一,其后百年,阿育王是也。
是以布施受福,若影随形,如响应声,不可诬也。
伏愿仁慈见闻喜舍,俟圆满日,具名宣忏。
是时劝分赈粜,无所不至,复用此策,令僧道劝谕之,可见其不敢科亦明矣。
偈六十九首 其六十八 北宋 · 释道宁
行脚高士,拨草瞻风。
未透目前关,难明心地印宋善果《开福道宁禅师语录》卷上)
化城寺得四绝句 其二 乾隆辛卯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五
花宫波影亘长堤,檀施(去声)当年事莫稽康熙三十八年皇祖南巡经临此寺适寺僧龙望募脩寺阁蒙其真赐金以成善果见于寺中碑记亦无由考伪也)
便是化城真现此,亦惟杨叶止儿啼。